时间:2023/4/16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图源网络

这几天国美传出“被破产清算”的消息,让不少业内人士担忧,国美还能不能撑下去?

而老对手苏宁,日子也不太好过,在年,就巨额亏损了亿元,资产负债率接近82%,达到历年最高点。今年的数据也较差,连续三个季度亏损。

最近也不太平。11月21日,苏宁易购涉及一则破产重整案件。

消息称:内江苏宁物流有限公司被内江锦华物流有限公司申请破产,民事裁定书上苏宁易购集团的名字也赫然在列。加上这次,苏宁易购已经被传破产超过3次了。

很快苏宁易购就出来辟谣:债务债权关系仅存在于内江苏宁物流和内江锦华物流之间,与集团无关,并于11月22日上午10点付清了欠款,内江锦华物流已撤回申请。

图源网络

事实上,苏宁物流和苏宁易购算是苏宁控股旗下的独立板块,除此之外还有苏宁金融、苏宁置业、苏宁科技等业务,只不过苏宁易购是最为人熟知的一块,也是增收的主力军。

从股权架构看来,苏宁物流由苏宁易购控股,直白点说,小弟有财务纠纷,无法得出大哥破产这一结论。

不过,根据南京中院的超期审查,内江案可能只是一个开始,因为拖欠中小微企业的货款,有几十份破产申诉文书还在路上,若苏宁易购没能阻止,与之相关联的破产清算案件可能会集中爆发。

从近年财报看来,被ST(指上市公司因连续三年亏损,被退市警告)的苏宁易购,其扣非净利润已连续八年为负。

从财务指标来看,苏宁不再“安宁”。

称王路

时间回到年,36岁的张近东成立苏宁电器,宣布完成从空调经销商,到连锁零售商的正式转型,打破了传统家电市场的宁静。

90年代,随着新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,家电市场也慢慢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,买电器不再需要凭票托关系,早期的家电营业部、国营商场家电专区、个体经营户等渠道商纷纷放下身段,前赴后继地抢占家电零售的先机。

苏宁电器就是其中一员,但张近东比他的对手看得更远:家电商品进一步集中化、差异化、品牌化是趋势,单一的零售模式满足不了未来用户需求,要做就要做规模化、连锁化、多样化的家电连锁卖场,如此才有出路。

通过直营、加盟和特许经营的方式,苏宁形成了以万店为基础的家电销售全国性终端网络。在年的招股书中,苏宁电器这样介绍自己的优势,“综合品牌经营,统购分销,品牌集中采购,量大价优”。不仅如此,苏宁电器还保留了之前做空调批发的优良传统——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,例如送货上门和售后维保。

服务好,不仅让90年代的苏宁成为最大空调经销商,也让苏宁在千禧年间与家电经营企业同质化竞争时,领先并胜出。

家电维修难度大,不够便利,同时物流配送专业性强,销售淡旺季配送数量差异明显,这一特点要求物流配送应该有很大的伸缩性和灵活性。为进一步放大优势,苏宁选择自建物流和维修队伍,尽可能完善产品的售前售后服务体系。

但苏宁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家电经营企业,国美成立在前,苏宁增势迅猛,短兵相接无可避免。

图源网络

在消费者心里,再好的服务都没有低价来得直接。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,在公众视野中,无论是国美还是苏宁,经常与“降价”、“跳水”、“价格战”这些字眼一起出现。

“低价”似乎是国内家电连锁商们攻城掠地,最有效的武器,但这招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,尤其对于苏宁电器这样先囤货后自由定价的模式而言。

以至于在“美苏竞争”的上半场,无论是门店数量还是经营收入,苏宁都略逊一筹。直到年黄光裕入狱,国美和苏宁的贴身肉搏宣告结束,苏宁扫清阻碍于年成为家电零售王者,当年营收达到.9亿元,大幅领先国美。但张近东怎么也没想到,除了国美外,更强大的对手,已经悄然崛起。

分岔路

就在苏宁电器称霸市场后,京东从半路杀了出来。如果说国美的存在是同场竞争,那京东的入局对苏宁来说就是降维打击。

电子商务渠道原本不足为惧,年确实呈爆发式增长,但高歌猛进到年,京东商城的销售额也才只有13.2亿元,仅有国美、苏宁总销售额的1%。张近东也不是没有布局线上渠道,年时正式上线的网上商城“苏宁易购”,就是作为线下实体店的有效补充。

试水一年,苏宁易购在年时就实现高达%的同比增长,这直接使得原本对电商不以为意的苏宁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,“10年后苏宁易购的年销售规模将达到亿,再造一个与实体店等量齐观的网上苏宁”。

市场可等不了10年,年8月14日,刘强东连发多条微博直接对标苏宁降价,“京东承诺,大家电三年内零毛利,价格比苏宁连锁店至少便宜10%以上”。并根据苏宁的实价随时调整,打得苏宁措手不及。

图源网络

仅用了两年,京东就实现对苏宁的全面反超。明明都是搞电商,既有仓储也有物流基础,苏宁易购究竟差在哪里?

首先,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,有诸多门店的苏宁仍是重资产的传统零售,压根没有风口上的纯电商平台值钱。

首先,苏宁带着包袱做电商要自掏腰包,尽管当时账面上有60亿元,但线下本身成本就高,要投入大笔资金维持运营,搞电商,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
其次,隔行如隔山,苏宁管理层是传统行业出身,缺乏互联网思维。

最后,消费者早已熟悉了如京东、淘宝等平台的操作界面,苏宁易购入局还是晚了几年。

当然愿不愿意和能不能投入是主观原因,供应商的去留就由不得苏宁。以往在渠道为王的时代里,除了少数厂家有一定话语权之外,大部分厂家不得不依赖着国美、苏宁们铺货进入全国市场。

这也就导致了厂商长期以来只能被卖场牵着鼻子走,利润也在卖场们不断降价,比价中被逐渐削薄。同时卖场对厂家们大多均设有账期,使得厂家现金流紧张,家电厂商苦卖场久矣。

而线上渠道不仅投入低、回款快、压货还少,家电厂商与连锁的博弈使得厂商与电商的合作更趋紧密。

苏宁主要依靠收取返利和通道费盈利,假如厂商向电商倒戈,那就难搞了。

意识到这点后,苏宁从消费者入手搞差异化竞争,推行线下体验线上购买,给平台引流,也就是O2O模式,可偏偏实行线上线下价格一致,互相掣肘反倒成了左右手互博,在京东无理由退货和极速物流面前,也没起到吸引消费者的效果。

苏宁不仅错过了电商最佳培育期,随着纯电商平台的加速崛起,后来线下业务也遇到瓶颈,融资再扩张似乎是唯一的出口,但如此操作,却加速了苏宁的下滑。

下坡路

到了年,苏宁易购提出坚持家电3C业务为主线,但是太迟了,毫无章法的投资动作早已使得苏宁元气大伤。

苏宁的第一笔投资发生于年,全资收购母婴平台红孩子,耗资万美金,从那开始,几乎每年苏宁都有新动作,从PPTV到满座网,再从努比亚到龙珠直播,每一笔投资,都令人难以理解。

终于熬到年,利润走势微微上扬,苏宁一下放开了手脚。42.5亿收购天天快递,40亿投资中国联通,95亿入股万达商业,27亿收购万达百货,48亿买下80%的家乐福中国。

粗略统计,年之前,苏宁对外投资和扩张所花费的总额约合亿元。

可买买买不过是扬汤止沸,年到年,苏宁易购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分别是9.91%、-6.29%、-44.94%。短短三年时间,苏宁易购从“多元化扩张”变成了急速萎缩。

年,苏宁易购全年的营收为亿元,同比下降44.94%;归母净利润为-亿元,亏损持续扩大,同比增长.11%。

截至年末,苏宁集团的总负债达到约.09亿元,资产负债率高达81.83%,其中已逾期未支付款项约占1/4。

自年以来,苏宁易购的扣非净利润已经连续8年为负,年至年,该项亏损更是大幅升至57.11亿元、68.07亿元和.68亿元。

如此看来,零售巨头变“ST易购”也不难理解。客观上说,被ST不意味着企业命运走向终局,只要满足全年业绩为正、主营业务健康、无其他严重违规事项等要求,来年摘帽的可能性仍然存在。

但这对现已焦头烂额的苏宁来说,并不容易。年,其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,进行了一系列关店、剥离亏损业务、降本增效的措施后,核心电器3C业务的库存商品规模创历史新低,销售规模急剧下滑,稳步求生是当务之急。

因受到疫情反复和房地产行业低迷等影响,家电市场已然进入存量竞争,消费者结构发生变化,也侧面加速了家电品类的优化和产品升级,提供品质化、智慧化的服务和体验,可能是家电行业的新机遇。

为此,苏宁易购提出“苏宁易家”模型,提供家电家装一体化解决方案,实现场景化经营,带动中高端产品的销售。

年三季度财报显示,第三季度家电3C家具生活专业店可比门店销售收入实现同比增长12.18%,但其所能贡献的营收,在苏宁的亏损面前,不过杯水车薪。

苏宁没有放弃自救,年10月,借助线下门店品牌认知和手机电脑店面网络,以及专业经营能力,苏宁又联合美团打起了本地快送的主意。时效提升了,但价格却没有优势,因此没能激起太多水花。

苏宁易购好像在布局上,总比对手慢半拍,尤其是有关线上线下融合的方面。也许是理念仍存在错位,苏宁一直以来都是围着产品转,对用户的关心,似乎还不太够。

大象难转身,未来已来,留给苏宁的时间不多了。或许也可学学老对手国美,尝试直播带货,也许是一条出路。

参考文章:

《苏宁简史:盛于零售,衰于电商,败于扩张》.一见财经

《盘一盘苏宁》.资管云

《翻不了身的苏宁,回不去的张氏父子》.锌财经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neijiangzx.com/njsly/12254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